一、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
有氧运动
是在细胞内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运动。
这个状态下的供能系统为【氧化能系统(aerobic system)】,
细胞在运动时以有氧呼吸为主为代谢系统提供能量。
有氧运动的主要特征是:
进行有氧呼吸、强度低、有节奏、持续时间长。
有氧运动可达的时间无限长,
就算坐着打字其实也算是一种有氧运动,
我们常说的无氧运动其实也是包括了有氧运动,
只是增加了无氧的比例。
无氧运动
指的是身体在细胞“缺氧”的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,这个时间段较短。
人体在进行超负荷运动时,细胞内氧气供应不足,
或细胞内的葡萄糖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,
而不得不依靠“无氧供能”,
也就是体内的糖被细胞用无氧呼吸分解产生能量,
供给机体需要。
这个供能的系统称作【磷酸原系统(phosphagen system)】。
无氧运动的主要特征是:
短时间、运动剧烈、细胞无氧呼吸、利用爆发力
身体利用氧气是一个“较漫长”的过程中,
在这时间差里进行了爆发性、剧烈的运动需要巨大的能量,
而还没能来得及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怎么办呢?
细胞就自主进行无氧呼吸,快速能量,
无氧运动只能是短时间的,
因为无氧运动时磷酸和乳酸系统提供能量,
虽然速度快,但最多维持1分钟。
衡量有氧还是无氧最重要的标准是:
心率、运动时长
有氧运动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%~90%
而无氧运动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90%以上
那我们的最大心率是多少呢?
可使用Gelish公式:一般人的最大心率为(207-0.7*年龄)
也就是假设20岁,则最大心率为193次/分钟
这也不是绝对标准的,每个人情况有所区别~~
我们经常听到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(HIIT),
就是一种无氧和有氧不断切换的运动项目,
既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、爆发、剧烈的锻炼,
也需要有氧呼吸的持续供能。
所以,不能说某项运动一定是只有有氧/无氧运动,
这两者其实是相互转化的。
一般来说,一个运动项目是先无氧后有氧。
打个比方说:
如果你跑50米短跑,全程时间大概9秒左右,
在这短短的9秒里面,
身体储存起来的其实只有刚开始准备跑步时吸入的那一口氧气,
还没来得及运输到各个细胞,
更别说利用上,我们就已经跑到终点。
也就是说,细胞还没来得及进行有氧呼吸,
运动过程已经结束。
所以像短跑这样的短暂、剧烈、依靠爆发力的运动是典型的“无氧运动”。
但是急速跑了50米之后,继续坚持跑(就算是和原来一样的速度),
细胞会慢慢依靠于有氧呼吸。
可以理解为:身体不能长时间处于主要依赖于无氧呼吸的状态。
二、什么运动属于有氧、无氧
1) 有氧运动
常见的有氧运动有:步行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
爬山、跳绳、开合跳、有氧操、利用椭圆机锻炼等等。
2) 无氧运动
常见的无氧运动有50米短跑、100 米短跑、
100 米游泳、拔河、跳高跳远等短距离需要爆发力的运动。
器械练习、举重投掷等等需要巨大力量的运动。
最常见的 结合有氧跟无氧运动 的有:变速跑步、HIIT。
4.什么情况下做有氧还是无氧运动
有句话说的是:减脂主要靠有氧运动,塑形、增肌主要靠无氧运动
这句话是没有错的,但是一定要注意“主要”两个字,
也就是说,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是有氧和无氧运动两头抓,
以下各项运动并不是指只有有氧/无氧有这个效果,
而是“更加”有此效果。
1) 有氧运动:燃脂
大量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更有利于消耗脂肪,达到减脂的效果。
这个“长时间”的意思是指20分钟以上,
并不是讲在运动最开始的时候不会消耗脂肪,
而是主要以消耗身体内的糖原为主。
2) 有氧运动:锻炼心肺功能
由于有氧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,
也就是需要利用肺部的呼吸系统,
需要心脏的血液循环系统高效运作。
长期的有氧运动,尤其是用于运输氧气、
二氧化碳、养分、废物的微血管,数目也会变多。
这些都是身体适应、变强的一个过程。
3) 无氧运动:锻炼肌肉
我们的肌肉中肌肉纤维的数量并不会改变,
肌肉增大变强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纤维的变粗。
无氧运动的作用就是使得肌纤维受损,
在恢复的过程中,肌纤维会为了适应运动的强度变粗变强。
不过也不是只要做无氧运动就能获得大肌肉的,
而是要补充足够多的营养物质来修复肌肉,
以及使用大重量、所需激素充足等条件。
4) 无氧运动:提高神经中枢的反应能力
我们身上的每一根肌纤维,都受到运动神经元控制,
而控制这些神经元的是我们的大脑和脊髓。
由于无氧运动需要肌肉细胞在短期内产生最多的能量,
所以无氧运动的过程也是对神经中枢锻炼的过程。
最好的当然是【有氧 x 无氧】,一起练起来!